大家好,我是蓝豆豆营养师,马上长假就要过完了。
“我试过节食、运动、代餐,为啥肚子还是松一圈?腿还是粗一截?”今天小敏私信和我吐槽。其实,她不是没努力,而是方向错了。
中医讲:“肥人多痰湿,胖人多气虚。”你不是吃得多,是“气”不够,运不动!就像锅盖上的水汽,热气不足,水就蒸不走,全堆在肚皮上。
图片
那怎么办?清代名医陈士铎在《石室秘录》里,早就写下答案:补气健脾,温肾化湿,痰去则身轻。
🌿 这张古方,专为“虚胖”量身定制组方: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薏苡仁、芡实、熟地黄、山茱萸、五味子、肉桂、砂仁、益智仁、白芥子、橘红。
图片
别被药材吓到,这是一张“内外兼修”的调理方,我来给你拆解:
1.人参+白术+茯苓:补气健脾“铁三角”。《本草纲目》说:“人参补元气,白术健脾土,茯苓利湿不伤正。”三者合用,把脾胃这台“发动机”重新点火,让运化力恢复。
2.薏苡仁+芡实+益智仁:祛湿+收涩,双管齐下。薏米像“小水泵”,把湿气排出去;芡实像“小抽屉”,把补进去的精华锁住;益智仁温暖脾肾,防止“漏气”。
3.熟地黄+山茱萸+五味子:肝肾同补,固本培元。中医讲“肾为先天之本,脾为后天之本”,肾气足,代谢才快,不容易反弹。
4.肉桂+砂仁+橘红:点一把“命门之火”。肉桂温肾阳,像给锅底添柴;砂仁、橘红理气化痰,让补进去的气不堵、不滞,全身通畅。
5.白芥子:专攻“顽固脂肪”。它能穿透经络,把藏在肚腩、大腿根的“老痰浊”搜出来,排出体外。
图片
✅ 谁适合用?谁要避开?✔️ 适合:
吃得不多但易胖,尤其肚子大、腿粗容易疲劳、怕冷、手脚冰凉舌苔白厚、大便黏腻❌ 不适合:
上火、口干舌燥、长痘便秘(阴虚火旺)舌红苔黄、小便黄(湿热体质)图片
💡 蓝豆豆提醒:这个方子不是“速效药”,而是调理体质的“系统升级”。一般需要连续服用1个月以上,配合饮食清淡、作息规律,才能真正“瘦得稳、不反弹”。
《黄帝内经》说: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。”当你体内气足了,湿没了,痰化了,瘦,只是顺带的事。
版|权|声|明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配资炒股首选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